2015年5月5日星期二

解脫基層租戶腳鐐


4月29日,屋宇署聯同警方查封荃灣榮豐工廠大廈2個工廠單位、合共21間非法房,15個房戶因政府的逼遷,頓時變得無家可歸,他們與一眾支持者到屋宇署旺角始創中心的辦事處要求先安置、後拆遷;屋宇署則承諾安排房戶入住屯門的臨時收容所。不過,收容所環境惡劣,缺乏私隱,這安排也不能長遠解決他們的居住問題,因此受影響居民留守始創中心,要求與屋宇署署長會面。

政府清拆違例工廈房無可厚非,若屋宇署能夠雷厲風行執法,定可阻嚇物業投資者違例改變物業用途。然而,在取締違例房前,政府必須清楚訂立安置政策,讓合資格的租戶可以盡快上中轉屋或公屋,畢竟住屋問題,政府有責,否則受影響居民只會繼續面對無休止的逼遷。

今次屋宇署查封物業,逼走房戶,其實只是整條「逼遷鏈」上的其中一環。在房戶未遭政府逼遷之前,他們早已多次因為業主大幅加租而被迫搬遷。若我們細心回顧這些工廈房戶的搬遷史,不難發現他們之前大多是租住唐樓,但因業主加租,無力負擔,被迫離開。他們尋覓新居時,在物業代理的介紹下,發現市場有改裝的工廈房,一個200呎單位,月租2500至3000元,比同區相近面積的租盤租金低一半,基層居民為求減輕生活負擔,才租住這類房,那實在迫於無奈。

 截水截電 逼走租戶

不過,承租這類違法單位,他們也不能擺脫「逼遷鏈」,一旦政府銳意執法,向法庭申請查封違法房,業主最終亦會在毋須賠償下要求租戶搬出;因此,有些租戶早已遷離,剩下15戶未搬,業主代理人便派人破壞走廊、截水截電。不要以為政府清拆違例房會像以住清拆木屋時有安置安排,總之,租戶承租違法房,就是他們的「錯」;而政府讓房戶入住臨時收容所,已是皇恩浩蕩,3個月後,他們又須重返租務市場。這條由官商鑄成的「逼遷鏈」,像腳鐐一樣緊繫基層租戶的雙足,直至他們有能力買樓才可「鬆綁」——而換上另一副叫「樓奴」的腳鐐。

 最近社區組織協會公布一份調查,發現四成租戶在過去3年曾搬遷2次或以上,主因是業主加租後他們無力承租,每次平均加租幅度約16.7%。單位愈細,每平方呎的租金愈貴,以荃灣區為例,房的呎租介乎38至48元。相反,根據中原的4月份二手住宅平均租金的數據,100個大型私人屋苑的平均呎租約32.8元。到此,沒有經濟能力的租戶只能搬,經濟稍好而無力買樓的租戶只能啞忍接受,畢竟搬遷也涉及不少成本,如地產佣金和搬遷費用等。

物業投資者眼見政府的房屋供應遲遲無期,樓價飆升,低收入家庭的住屋需求殷切,他們出租物業,無論合法,還是違法,都只想從租戶身上榨取最大利益的;而租客換來的是人均居住面積狹小、缺乏獨立廚廁,甚至無窗的房間。以荃灣榮豐為例,每間房月租2500至3000元,出租21間房,每年可獲租金收入介乎63萬至76萬元。即使法院懲罰業主違例改建物業,罰款金額只不過大約2.2萬元,僅佔每年租金約3%。業主賺了一筆,便可抽身離去,最終的受害者是那些沒有議價能力的基層租戶。

 即使業主出租合法單位,他們委託物業代理處理租務事宜,這些投資者及代理人只會按聲稱的「市場情況」加租,以牟利為主,不像昔日那些富有人情味的老業主會考慮租戶的負擔能力酌量加租。更差的是,租務市場的租盤,特別是房,由少數的投資者及物業代理壟斷,造成租金居高不下,發展局局長熟悉物業投資炒賣,卻視而不見。

早前政府拒絕重設租務管制,列出多個理由,解釋租管會減少租盤,又或令業主揀客過嚴,最終令租盤減少等等。然而,根據統計署的數據,即使2004年撤銷租管,私人住宅出租住戶佔整體住戶的比例不升反跌,由2001年的15.6%減至2006年的13.9%及2013年的14.6%,其中一個理由是,沒有租管,業主更容易收回物業出售及重建。

在現時供不應求的情況下,冇王管的市場卻衍生許多黑市房。由於房策短期內未能解決港人住屋問題,面對現時租金不斷飆升,業主出租物業冇王管,若要為租戶減低逼遷的風險,當務之急,政府須要盡快重設租管,限制業主加租的幅度,訂定合理的終止租約條款,更重要的是,打擊沒有為租約打釐印的行為,保障租戶的權益。

安置政策 必先制訂

在取締工廈房之前,政府須要制訂一套安置政策,除了增建╱運用中轉屋或公屋安置受影響居民,亦要盡快訂立政策改善整體私人出租住宅市場,透過房協、資助的房屋社企等,協助收集市場上的租盤資料,增加租盤在市場上的透明度,並探索新方法鼓勵業主出租適切單位,例如,若業主接受以較低廉的租金出租物業予有需要的家庭,政府不妨考慮提供稅務優惠,包括設立房屋免稅額、減免物業稅等,從而增加業主出租的意欲。

此外,以「要有光」為例,房屋社企更可聯繫良心業主,翻新舊型宿舍,提供廉租屋予有需要的家庭,同時協助業主處理租務事宜,包括收租及處理租務糾紛等等,在賺錢之餘,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價值。

雖然香港是一個崇尚自由市場經濟的社會,但諷刺的是,這個市場卻把基層租戶的腳跟緊緊扣在「逼遷鏈」上,任由唯利是圖的業主/投資者宰割,令他們生活在一個環境惡劣和不穩定的住屋環境之下,難道僅靠政府一味聲稱「增加房屋供應」,便能解決市民的住屋問題嗎?

何俊傑 政策研究員、社區發展陣線秘書長
       
來源:巴士的報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